文章目录:
1、吉利之“星”点不亮2、到“观音阁”泡“老成都”3、3·15消费维权协同共治联盟单位展示:成都标建铝业有限公司
吉利之“星”点不亮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领克是个年轻的新品牌(2016 年成立,2017 年开卖),但如今已经为大家熟知,大街小巷上时常能看到。而极星就不同了,作为新品牌单飞只比领克晚一年,但公众知名度还很低,首款真正的量产车极星 2 还未正式交付。
(Polestar 被沃尔沃收购后,车队改名 Cyan Racing)
极星其实不算新品牌,但说是老牌子也不合适。怎么说呢?1996 年,一个瑞典人成了一支赛车队 Flash Engineering,使用沃尔沃赛车参加瑞典房车赛。2005 年,这支车队易主并改名 Polestar,并开始成为沃尔沃御用改装厂,为沃尔沃改装高性能民用车。2015 年,已经归吉利集团的沃尔沃全资买下 Polestar 品牌及民用车改装部门,Polestar 赛车队则更名为 Cyan Racing 独立运营(但仍保持着和吉利集团的联系,现在与领克合作参加 WTCR 赛事)。
(现在的 Cyan 车队转而与领克合作)
2017 年,Polestar 突然宣布将脱离沃尔沃,成为吉利集团旗下一个新的独立品牌,极星。在吉利集团安排下,Polestar 从沃尔沃改装厂摇身一变,成了定位沃尔沃之上的电动车品牌。你说它是新品牌吧,Polestar 这个名字 2005 年就有了,前身 1996 年就成立了;但你说它是老牌子吧,它现在的业务变成了造民用车、造电动车,这些对于它来讲也是头一次。
(Polestar 旧 logo)
(极星 1,新 logo 去掉了蓝色背景)
极星推出的第一款车,是售价高达 145 万元的双门混动轿跑车极星 1。而极星 1 实际上基于 2013 年的沃尔沃 Concept Coupe 概念车,后者其实是沃尔沃现款旗舰轿车 S90 的预览版,只不过量产时放弃了双门 Coupe 造型,回归到正常的四门轿车 S90。沃尔沃 S90 之后并没有推出过双门轿跑版,于是 Concept Coupe 这个造型才留给了极星 1。
钢+碳纤维,没办法的办法
其实极星 1 继承的不仅是设计。大家都知道,从头研发一款新车费时费力费资源,于是大型车企都在搞平台化通用化。极星出身沃尔沃、身在吉利账下,自然直接借用了吉利和沃尔沃现成的 SPA 平台,即沃尔沃 S90 使用的平台。
问题来了,SPA 平台现有产品沃尔沃 S90 和 XC90,都是定位舒适、售价几十万元的四门轿车/ SUV。虽说对于沃尔沃品牌来讲已经是最好的旗舰平台,但用来打造一款售价 150 万元、高性能取向、作为极星品牌光环的跑车极星 1,够用吗?
不够。
(图:polestar)
去年末,2019 届欧洲车身大奖(EuroCarBody 2019)揭晓,极星 1 与宝马 X7 共享了 Premium Segment 组别大奖——但是别急。当极星 1 的白车身(Body in White,BIW)结构被 EuroCarBody 完整披露时,你才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纠结与无奈的设计。
在宣传中,极星大力宣传极星 1 使用了碳纤维车身,碳纤维是一种轻而坚固的高成本材料。但实际上,由于 SPA 平台本身的局限,极星 1 白车身的整个下半部分都由钢材制成,和 S90 的车架下半部基本相同,只是被截短了 200~320mm。
(中间被重点宣传的“蝴蝶形”碳纤维十字部件,其实只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加强件)
碳纤维材质是车侧到车顶的上部车身,以及车身外覆盖件(车门、前机盖、尾箱盖、翼子板等)
整个白车身,下半部基本是钢、上半部基本是碳纤维,铝材仅少量出现在悬架塔顶这样的典型铸铝部件上。钢材、铝材、碳纤维,越来越轻,也越来越贵。极星 1 罕见的用钢与大面积碳纤维混搭,但在沉重钢材拖累下,即便不计成本般的多用碳纤维,最终 BIW 重量仍达到了 348kg/417kg(不带/带外覆盖件)。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极星 1 的 BIW,比和它大小相仿、但是四门的宝马 3 系、奔驰 C 级都要重个几十千克;比极星 1 大得多,但使用全铝车身、未使用碳纤维的捷豹 XJ,BIW 重量不过 250/324kg。极星 1 的白车身重量,已经相当于几十万元价位主流(用不起全铝)SUV 的白车身。
这样多的碳纤维比例,却换来了这么重的白车身,原因是要获得惊人的刚性吗?很不幸,也不是。极星 1 的车身静态抗扭刚度为 35300 牛米/度,对于这个级别来讲绝不丢人、但又不惊人——尤其是鉴于极星 1 以这么多的碳纤维作为代价。对于 2020 年的百万级别跑车,30000 左右的抗扭刚度,只是正常稍稍偏上一点的水平。
聪明的你,应该能还原出极星 1 车身设计的纠结了:
极星手里只有沃尔沃现成的 SPA 平台,但之前 SPA 平台上最贵的也就是 XC90,全钢结构完全撑不起 150 万元级的跑车。从零开始重新研发一个新车身?车还没开始卖就得把裤子赔光了。于是极星只能闷头用 SPA 平台,除了钢制下部车身没办法动,极星 1 上所有与沃尔沃不通用的部分,都被不计成本般通通换成碳纤维,试图尽可能弥补 SPA 平台先天的“不够格”。
然而结果依旧不理想,一个好的白车身,不可能靠后天弥补先天来实现。要保证作为高性能跑车所需的刚性,极星 1 即便疯狂使用碳纤维多到成本爆炸,白车身依然明显超重,而车身刚性这才将将达标。所以你回过头看极星发布的官图,会发现极星总会找一个聪明的角度,把钢制下部车身“藏”在碳纤维背后,主动凸显极星 1 车身的碳纤维部分。
(碳纤维后车身部件,图:Polestar)
有这么一个白车身作为基础,极星 1 最后的整备质量高达 2.3 吨!要知道这已是一辆中大型 SUV 的重量,甚至超过比极星 1 大两圈的宝马 8 系(2.2 吨)。实际上,同属混合动力,4.6 米长的双门轿跑极星 1,与 5 米长的三排座 SUV 理想 ONE 一样重。即便极星一再强调这是一款 GT 跑车,言下之意就是会更重、赛道不重要、公路舒适优先,但即便以 GT 的标准来看,极星 1 也超重了(前面说的宝马 8 系也是 GT)。
假如极星 1 只是一辆主流价位车型,稍稍超重倒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对于一辆售价与保时捷 911 相当的极星品牌光环,尴尬的车身设计和超标的体重就难以被忽视了。
“Model 3 杀手”的自杀
极星对开山之作极星 1 寄予厚望,它被放在专属的成都工厂生产,周边还建设了交付中心和测试赛道,供车主提车时现场体验。但很显然,一款 145 万元的双门轿跑,用处是作为品牌光环,而不可能作为支柱。紧随其后,台州路桥生产的极星 2 将在今年中交付,就是李书福出镜带货的那款新车。
极星 1 负责吸引眼球,极星 2 当然是用来收割销量,所以这是一款标准的四门三厢纯电动轿车(极星官方称五门,因为极星 2 尾箱盖为掀背式开启尾门)。
从极星 1 到极星 2,混动到纯电,然而整个吉利集团,并没有现成的专为纯电而开发的平台架构。吉利集团从零开始专为电动车研发的 PMA 平台,到目前为止还未诞下量产车型。所以极星 2,和吉利集团其他的电动车产品一样,是基于燃油车平台改进二来。极星 2 的基础,是吉利沃尔沃共享的 CMA 模块化平台,即与 XC40、领克、星越等同门。
俗称,油改电。
公平的讲,由于 CMA 平台是 2016 年才启用的新平台,对于混动、电动动力预留的设计其实比之前的老平台更多,所以纯电的极星 2 表现肯定要强于之前那些仓促改来的“油改电”骗补车。极星 2 在 4.6 米长的车身上装下了 71kWh 电池包,在具备 5 秒破百性能的前提下,NEDC 标准续航为 450km,可以说一只脚够到了当前新款纯电动车的续航及格线。
但极星 2 给自己选择了一个过于强大的对手,特斯拉 Model 3。
从一开始,极星就不断给极星 2 塑造 “Model 3 杀手”的“人设”,前期发布和营销活动几乎处处带上 Model 3 对比。然而等到如今,极星 2 真的即将投产交付,却发现面对着国产低价的特斯拉已经几乎没有优势。
有人说纯电动车不能只看续航,这是实话,但前提是比较的双方续航相差不大。极星 2 定价 41.8 万元,而现在这个价格已经能买到 Model 3 顶配的 Performance 高性能版。不仅动力强得多,530km 的综合续航也超过极星 2 的 450km。更不要说,如果看重续航,668km 的长续航版 Model 3 只需要 34 万元,续航比更贵的极星 2 多出足足一半!而假如你觉得极星 2 的 450km 续航就够了,最便宜的 Model 3 已经降至 27 万元并仍有下降空间。无论怎么比,极星 2 在续航/价格方面的劣势实在太大,大到其他方面有何等优势都不足以弥补。
那么续航之外,极星 2 有什么优势?
(?hlins+Brembo+P Zero,奢华)
Polestar 毕竟赛车出身,极星对于性能操控信心满满。在赛车时期,Polestar 与顶级高性能改装避震厂 ?hlins 建立了密切联系,即便如今极星换了新的身份,仍能获得 ?hlins 专为其定制避震器的 “VIP 待遇”。售价高昂的极星 1 自然不会落下,极星 2 也配备了 ?hlins 的前后 DFV 双流阀减震器。这套避震系统拥有多达 22 段调节,可调范围达到了 50%,堪称改装玩家梦寐以求的装备。除了避震,极星另一个重点宣传的性能配置是 Brembo 刹车卡钳,虽然比不上极星 1 上的 akebono,但也是鼎鼎有名的大牌了。
然而,别急着激动。首先 Brembo 卡钳仅限前轮,后轮不管;其次这一切需要你在 41.8 万元的车价上,再添 4.2 万——对,都不是标配。这 4.2 万元,还能换来更大一寸的轮圈、金色安全带、一些黑色部件、一些金色部件。
值与不值的问题先放在其次,毕竟一套 ?hlins DFV 避震在改装市场就值数万元。但问题是,首先 ?hlins 避震是一个改装品牌,并不是多数人需要和能接受的。这突出表现在,和你想象中端坐车内轻按按钮的空气悬架、DCC 悬架不同,这套 ?hlins 避震那精细的 22 段,是需要你自己下车手动调节的。
而且,极星 1 的 ?hlins 避震是标配,调节器被放在了塔顶预留位置上,你掀开机盖就能动手了。而极星 2 因为先天结构的原因,你得把手伸进车轮内侧直接拧避震器上的调节旋钮,对,调四个轮就得伸进去四次。
(极星 1 的 ?hlins 避震调节)
(极星 2 的避震器调节位置)
对于那些硬核改装玩家,这也许是快乐的动手过程。但汽车改装圈之所以小众,当然是因为——大多数人不需要。更不要说,极星 2 身为一款标准意义上的家用电动轿车,它所面对的群体本来就和痴迷改装的 petro head 们交集甚小。
宣传的时候说 ?hlins 避震强、Brembo 刹车硬,然而真到选车环节你才发现,首先这些得加钱、加不少钱,其次这些东西虽然厉害,但对于家用车过于麻烦并且自己根本用不上。而刨去这些闪耀的装备,极星 2 面对特斯拉,真的能有所谓“传统车企的操控优势”?要知道 Model 3 不是 Model S,造了快十年高性能电动车的特斯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知道傻快的选手了。Model 3 的操控表现,无论国内国外给出的评价都足够高。
算下来,极星 2 面对 Model 3 的优势,大概也只剩下内饰和品质,而这些要对冲掉续航、售价的巨大劣势实在不够。
无效的积淀
Polestar 是一个老品牌,它有着二十多年的赛车历史,尤其还有着十多年的高性能车改装和生产经验。但极星是一个新生儿,它正在从事自己从未染指过的业务:大规模量产、纯电动、家用车。就好像一个做了二十年粤菜的大厨,自己当老板开了家徽菜馆,谁能保证大厨自己手艺高,新餐厅就能生意红火呢?
按照一般新品牌的市场策略,极星试图用高性能轿跑车极星 1 来打开局面,然而最终极星 1 在 150 万元级的超高端市场上缺乏存在感;极星随后用主流四门轿车极星 2 来获取第一桶金,然而极星 2 在 Model 3 甚至蔚来等对手面前竞争力匮乏。极星真正的希望,要等到使用全新 PMA 电动平台的极星 3。然而 PMA 平台结出果实尚需时日,同集团还有领克、几何还有吉利自己都在等着用,极星什么时候能拿出 PMA 量产车是个未知数,能用同一个平台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考验着吉利集团的整体规划能力。
来源:新华号 虎嗅
到“观音阁”泡“老成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彭镇的老茶铺一条街。
学者流沙河在《老成都·芙蓉秋梦》一书中感叹:“若有‘时光隧道’可通古代成都,从灯火辉煌的大街忽然跨到千年前月明星稀的解玉溪岸,隔墙听见寺僧晚唱梵呗,钟磬悠悠……”千年太远,百年前的成都是什么样子?我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找到了答案。
早就听说彭镇有一家名叫“观音阁”的老茶馆。“观音阁”始建年代不详,相传100多年前,彭镇发生火灾,整个镇几乎化为灰烬,唯有此宅幸免于难。
农历牛年正月初三,柔柔春风早已吹软成都平原,柳条冒出嫩叶,大片油菜花开得妖娆。车到彭镇杨柳河边的人民桥,不能再向前,街口小吃店的老板热情指路。一转身,果然见一红色标牌“观音阁”。只见一排灰瓦盖顶、木质穿斗的青砖老房高低错落。往巷子深处步行几十步,有喧哗声传来。疾步而至,茶馆檐下,茶客绕桌团坐,青花瓷茶盅里升起袅袅热气,将茉莉花茶的馨香散向整条小巷。
“观音阁”老茶馆是成都市历史文化的一个切片。茶馆门口左边的墙壁上有两块标牌,一块写着“文化地标·成都记忆”,一块写着“成都市历史建筑”。抬脚跨过半米高的木门槛,斑驳的墙壁、磨得发亮的暗黄竹椅,瞬间让人恍若回到过去。
馆内已座无虚席。老虎灶上,坐了六七个铝水壶,壶水开着,呼呼喷着热气。紧挨老虎灶的大石缸装满了井水。老板戴着近视眼镜,棒球帽反扣头上。他提壶,往热水瓶里灌水,驾轻就熟。很难想象,经营这样一个传统老茶馆的居然是一个潮人。老虎灶后,是一方曲尺形木柜台,柜台上,有算盘、带竹篾外套的热水瓶、记账用的小黑板。经年累月,时光与茶客们进进出出的双脚合作,水泥地面已是坑坑洼洼。
一位老人悠然坐着,全不介意摄影爱好者们正对着他的“长枪短炮”;为了找到最佳角度,一红衣女士猫腰、侧身、眯眼,“咔嚓”,她直身,看相机里的作品,露出一脸得意的微笑,全然不知她又成了我镜头里的风景;四个叼烟斗的老头在玩纸牌,四周坐着或站着观战的人,看那神情,比打牌的还紧张。
听说,每天都来的老人,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哪天某个位置突然空了,大家都会心有戚戚。百年间,茶馆已送走无数老人,这里也许是他们最后的一站。
步出木门槛,“观音阁”老茶馆旁有理发铺。师徒俩是一对父子。父亲背驼,个儿矮;儿子高高大大,很帅气。隔壁的茶客也成了他们的顾客。
从理发店往巷子纵深走,“大胡子茶铺”人气也不低。“大胡子”既是店主也是茶博士。只见他踮起右脚,抬起右臂,一注清水倾出,随后,他的右臂匀速上抬,那水便缓缓变细,弯出一道消瘦的弧线。突然,壶嘴上翘,一顿,水即停,茶碗刚好冲满,盈盈的,少一点不满,多一点又会溢出来,真是恰到好处。原来,在这条老街上,有底蕴的老茶馆并不只“观音阁”一家,除了眼前的这家网红茶馆,还有“大桥老年茶铺”“永丰茶社”等。依托成都市对古镇古街的保护与合理开发,这条老街已焕发出新的生机。
成都老茶馆的传统味道被越来越多人喜欢,这条老街也热闹起来。2019年,彭镇老街牵手“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来自世界各地的摩登美女走进老街,走进老茶馆,她们为成都悠久的茶文化所倾倒,也为成都人悠闲的生活方式所迷醉。
3·15消费维权协同共治联盟单位展示:成都标建铝业有限公司
建筑门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延续了几千年的木窗到近代时期的钢窗再到现代时期的铝合金窗和塑钢窗,细数每一次工业技术的革新,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和木窗、钢窗相比,优质的铝合金窗具有耐腐蚀,不易朽坏;自重轻,坚固耐用;水密性强、隔音性高等优点。同时,优质的铝合金窗色泽丰富,能增强室内外立面的装饰效果。和塑钢窗相比,优质的铝合金窗无论从采光性能还是安全性能都更胜一筹。有专家指出:从我国门窗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塑钢门窗永远不能替代铝合金门窗。显而易见,铝合金门窗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都标建铝业有限公司是铝合金型材、铝合金门窗、幕墙、工业型材、断桥等产品专业生产服务商。公司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厂房建筑近5万平方米,拥有从600吨到3000吨规模的铝合金型材挤压生产线12条以及配套系统生产线60条。公司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建筑、电力、电子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可为客户提供各种建筑型材、装饰型材和工业型材。
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不断引进国际国内铝加工技术和工艺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
作为四川省经信厅、成都市经信局纳入的“四川省名优产品”和“成都市名优产品”推荐目录企业,标建铝业一直秉承“求实、进取、创新、协同、分享”的企业精神,以优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并为此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强化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迅速在铝合金型材行业中异军突起。建厂20多年来,以其卓越的品质、周到的服务赢得众多客户的一致好评,产品质量历年经国家、省、市质量监督检验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2017年公司还被列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优质产品配套企业。
多年来,标建铝业坚持精益求精,屡获省、市荣誉:2006年被评定为 “AAA”级企业,2008年获得“成都市著名商标”,2009年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2010年获得“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及“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称号,2013年获得“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公司获得“四川省第十二届名牌产品”称号,2018年通过“知识产权贯标管理体系认证”外审并贯彻执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同年又入围“成都市第三批两化融合示范培育企业”和“四川省第二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019年被评为成都市重点新材料企业,2023年荣获“双流区工业企业亩均税收30强”荣誉。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必然得到顾客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同,公司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标建铝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大力投入研发能力,多年来已申请专利103项。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精湛工艺为保障、以精品工程为目标,竭力让每一位客户在使用标建的产品中得到更好的质量保证。(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