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产业园撑起“造血”帮扶新天地

广西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拥有18栋厂房,建筑面积达12.41万平方米。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宁明县新能源电动车项目基地,将吸引电动车相关配套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形成电动车生产链一体化格局。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编者按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广东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为深入展现广东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积极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南方日报以“山海协作 共奔小康”为主题推出大型系列报道。 在此基础上,《江门观察》专注于江门与广西崇左的扶贫协作故事,分别从园区建设、产业合作、教育帮扶、易地搬迁等角度,推出系列报道,深度讲述扶贫成果、两地情义,敬请垂注。

走进广西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的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只见整齐的生产线上,工人们专心致志地缝制着服装、手套等产品。

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位于凭祥边合区宁明边贸加工区,由广西宁明、江门新会两地政府共同打造,是一个以高尔夫体育用品和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扶贫协作产业园。

工业园区是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经过共同努力,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如今已成为江门市与崇左市产业协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两地充分利用粤桂扶贫协作平台,立足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创新粤桂扶贫产业合作东融机制,全面对接大湾区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已完成投资23.62亿元,其中粤桂协作资金2368万元,建成18栋标准厂房,并吸引了34家企业落户,计划总投资63.97亿元,年产值可超100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

南方日报记者 郑琦 黄烨倩

引进“PPP”模式加快园区建设

“宁明县以前有工业,但主要是单一的制糖工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产业规模,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新会派驻宁明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捷雄一行初到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时,产业园已经开始了初期的建设,但整个园区的发展方向、定位并不明确。“当时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是我们来到了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才逐渐决定要引进哪种类型的企业,慢慢充实。”

由此,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的发展蓝图才逐渐清晰起来。根据规划,该园区将发展成为一个以高尔夫体育用品和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扶贫协作产业园。

记者获悉,该园区将全力打造的花山高尔夫特色产业小镇,规划建设高尔夫用品制造区、生活配套区、商务展销区、训练体验区四大功能区。“我们前期计划引进高尔夫球具、服装等中低端制造业,中期计划引进集高尔夫运动用品研发、设计、生产、交易等一体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预计年产值30亿元,提供10000个就业岗位。”吴捷雄说。

在远期计划方面,该园区计划重点培育高尔夫产业多元主体,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自主品牌,预计年产值达百亿元以上,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

蓝图已然绘就,如何将其变为现实?摆在宁明县面前的挑战并不少:产业基础较差、建设资金紧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都急需解决。其中,在诸多难点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吴捷雄深知,如果这一环节不能及时解决,园区的后续发展只能说是空中楼阁。

“园区原有的配套基础较差,连工人宿舍都没有。电力供应也不稳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他举例说,宁明县面积达3700平方公里,只有两个110KV的升压变电站和一个220KV的升压变电站,“如果用电方面不做好保障,引进再多企业也不行。”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宁明县充分发挥吴捷雄曾担任新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熟悉园区建设的优势,让其主抓扶贫协作、招商项目和融资工作,快速推进花山高尔夫小镇建设。例如,在项目资金筹措上,园区探索引进“PPP”融资管理模式,一期PPP项目产业大道和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PPP项目东区一期标准厂房和东区一期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均成功列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引入社会资本20亿元,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压力。

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23.62亿元(包含粤桂协作资金2368万元),完成“三通一平”和部分路网建设,建有标准厂房18栋,建筑面积达12.41万平方米。“小镇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规划建设工人新村住宅5000套,已完成选址并与社会资本达成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协议,首期420套建设已于2018年10月份开工。”吴捷雄介绍。

产业链招商推动34家企业落户

踏进宁明县电动车生产基地,一栋崭新的办公研发楼矗立在园区前方,背后四幢蓝白相间的生产车间以及两幢成品库房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往来不停,加快园区内水管管网及道路建设。厂房建好后,深圳睿腾车辆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入驻电动车生产基地的企业,生产新能源电动车。

招商是产业园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宁明县创新实施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模式,组建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宁明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宁明县人民政府派驻江门市新会区挂职的副县长为组长的招商团队,长期驻扎广东新会区,以新会为据点辐射广东,做好产业招商。

“宁明县新能源电动车项目的建成,将吸引电动车相关配套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形成电动车生产链一体化的格局,壮大县域经济。”吴捷雄介绍,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办法,两地积极引导企业到产业园投资建厂,目前已有34家企业签约落户宁明县。其中,13家企业已正式投产,实际投资已超1.5亿元;吸纳就业8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39人,带动贫困人口810人。

项目投资方、深圳睿腾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之国介绍,目前该公司的电池、电控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由深圳工厂生产,车架、整装等大件则由其在宁明县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制造。“接下来,我们将逐渐把整个产业链都转移到这里,项目第一期投资约300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安装以及制造符合东南亚市场需求的车型。预计正式投产后,项目可为当地提供1000-2000个就业岗位。”

类似项目还有不少。其中,泰科盛科技有限公司也是首批落户该园区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手机保护套、皮具、平板电脑皮套、智能音箱等终端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在园区建设皮具类产品生产流水线6条、注塑机15台套、包装线8条,员工达到150多人,其中解决贫困就业35人。而宁明县志文纸品有限公司则是2019年新会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组招商进驻宁明县的企业,占地2000平方米,共吸纳了41名贫困户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宁明县还借助粤桂协作平台,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花山高尔夫特色小镇,共建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区。例如,园区招商小分队多次赴广东东莞塘厦镇等地进行考察推介,引导高尔夫生产企业向园区集聚。

目前该园区已成功与裕鼎五金、裕泰运动用品、盛杰运动器材、裕盛塑胶制品等10家高尔夫产业企业进行集中签约。其中已投产企业有4家,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预计10家高尔夫企业投产后,年产值达10亿元,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人口2000多人。

入驻企业可减免近230万元租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到产业园投资,宁明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15个代办专员的代办服务组,在企业备案、签约、注册、入园审批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我曾经带一个企业去办证,有一个工作人员要求我们企业把所有章程抄写一遍,其实这些章程都有一个统一的模板,直接打印给企业签字就行。”吴捷雄坦言,宁明县此前的营商环境有待改进,但经过这两年的整治后明显改善。“举例说,现在县里已设置了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效果非常明显。现在,企业一天能拿到营业执照,而以前要两个星期左右。”

营商环境逐渐改善,园区内的企业对此都感同身受。“相对而言,这边的基础配套与珠三角地区有差距,但政府很支持企业发展,答应把厂房建好了再交给我们进行生产。”刘之国坦言,宁明县精细的服务是该公司选择进驻产业园的重要原因。

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林相则表示,企业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园区的服务小组帮忙。“我们刚进驻的时候,园区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当时有一栋厂房还没接入园区的水管系统,连基本的清洁工作都开展不了。我们跟服务小组反映情况后,他们很快就帮我们跟工程方联系了,先借用他们的水源给我们的工作人员搞卫生。”

今年春节后,产业园管委会为减少疫情影响,积极组织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有序复工复产,在符合疫情防控的条件下,按照企业复工复产“一企一专班”服务工作的要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料、安全防护、交通运输等难题,保障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截至目前,宁明县32家扶贫车间,已全部复工,就业贫困人口193人。

除了提供精细的服务,宁明县还提供了颇有吸引力的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进驻产业园。为推动宁明县产业发展,加快脱贫奔康步伐,新会驻宁明工作组积极发挥新会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东部省份产业转型升级契机,以粤桂扶贫协作为平台,充分发挥宁明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出台《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优惠政策》,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达10%以上的投资企业和团体,实行厂房租金“三免两减半”(前三年租金全免,后两年租金减半),并在税收、投融资、品牌创建、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奖补和支持。

新会区派驻宁明县扶贫工作组成员冯剑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金每平方米8元,一栋标准厂房约6000平方米,一个月的租金就要4.8万元。入驻园区的企业按‘免三减二’的优惠政策,可节省近230万元的租金成本。”

■延伸

江门崇左已共建5个园区

吸引21家广东企业进驻

在崇左市天等县粤桂协作产业园内,钟表零部件制造生产已初显集群效应。最早进驻该园区的广西金可泰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表壳生产”,其生产车间于2019年3月从广东东莞搬迁进园,高峰时期可提供120个工作岗位。

广西金可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栋介绍,将天等县作为企业生产向西转移的落脚点,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当地经商环境优越,政府部门在企业用工、场租水电、返乡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本土外出务工劳动力多从事钟表制作,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未来有机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记者获悉,在蓬江区扶贫工作组的招商引资协作下,该园区现已引进包括广西金可泰发展有限公司在内的8家企业,均为广东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2.5亿元。目前,产业园为天等县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带动就业121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14人。

天等县粤桂协作产业园是江门和崇左突出产业合作扶贫的缩影。目前,两地已通过引进企业入驻、资金援建等方式,共建了天等县粤桂协作产业园、天等县金鸡扶贫产业园、大新县粤桂协作产业园、宁明县粤桂协作产业园、龙州县龙北综合加工区鹤山产业园等5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扶贫产业园。

为了吸引更多项目进驻上述园区,该市出台《崇左市驻点粤港澳大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从市直和4个被帮扶贫困县分别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设招商工作组派驻广东省江门市以及4个扶贫协作帮扶县(市、区),建立驻点招商工作站,开展上门招商、靶向招商、精准招商,确保产业合作实现新突破。

其中,龙州县率先于2019年4月在鹤山市设立龙州驻鹤山招商工作站,直接与70多家企业上门招商洽谈,组织40多家企业到南宁参加龙州县东盟博览会招商会并到龙州进行实地考查,成功引进了一家企业,计划投资6亿元,另有5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天等县通过驻点招商,成功引进绵晖服饰、权森制衣、桥芬迪皮具、宏德织带、恒基卓创电子科技等7家东部企业到天等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实际投资1.375亿元,带动16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目前上述园区共引导21家广东企业进驻园区,新增投资额3.69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39人。此外,江门还援建扶贫车间48个,吸纳就业劳动力14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6人。

随着园区建设渐入佳境,产业集聚效益也逐渐显现。崇左市各县通过引进企业入驻、资金援建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就业扶贫、产业发展等多方共赢。江门市扶贫办工作人员陈光海介绍,下一步,江门将突出产业合作,打造资产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对今年计划实施的59个项目的推进力度。同时,探索建立“两地双园”经济合作区,做好招商协同对接,搭建两地产业互融互补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空间。

■样本

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投资逾千万元

帮助企业员工“家门口”就业脱贫

在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里,广西宁明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运转不停,缝制2组的贫困户阮金玲正有条不紊地裁制服装。工厂距离阮金玲居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隔了一条马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后,中午休息时阮金玲还能回家照顾小孩。

阮金玲原本住在宁明县那堪镇新村天平屯,一家六口挤在一间破落的泥房里,种植玉米水稻的收入有限,从屯里到县城要坐接近3小时的公交。2018年,阮金玲一家搬到了城中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宜景小区,并到附近的铭祥公司上班。“在这里工作,每个月可以有2000多元收入。现在收入有了,房子有了,孩子也可以免费上学,我很满意。”阮金玲说。

像阮金玲这样的案例,正在成为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林相介绍,该公司总部位于茂名,是一家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皮革制品、防护制品、劳保用品、服装服饰制品的企业,落户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后可为当地群众提供400个就业岗位。

2017年底,该公司在新会区的牵头下,到宁明粤桂产业园进行考察、参观。“当时园区的厂房还在前期建设中,但听说企业可以享受‘免三减二’的优惠政策,加上这里靠近越南边境,境外用工方便,综合考虑后我们决定进驻园区。”吴林相说,该公司于2018年11月底进场开展内部装修、安装设备等工作,2019年5月正式投产。目前,项目已投资1000多万,后期将陆续加大投资到2000万元。

目前,该公司共有工人130多人,其中贫困户40多人,占员工总人数约三成。黄永胜是该公司扶贫车间的一名员工。“我以前在广东打工,但一直惦记着家里70多岁的父母和几个月大的孩子。去年,我听说有老板来这边投资建厂,就想着这边靠近家里,平时骑个电动车10多分钟就到了,可以在赚钱的同时兼顾家庭,所以就回来了,一个月还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此外,为了帮助工人掌握缝制等专业技能,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还从茂名带来了几位技术师傅,厂里还配备了专门的培训室,给当地新招员工进行培训,分为理论课和实操课,包括消防、急救知识以及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项目正式投产前,我们就已经提前培养了300多名工人。”吴林相说。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该公司还从江门引进技术人才,生产厂长何国华就是其中之一。“我本来就是广西人,年轻的时候到广东打工,曾经去过广州学了半年的服装设计,之后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工作。去年,公司负责人专门到江门找我,说想让我过来广西宁明这边,考虑到要回来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还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去年9月我就回来了,也算是为家乡发展作点贡献。”

■数读

扶贫成效凸显

江门、崇左两地共建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扶贫产业园5个,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导21家广东企业进驻园区,新增投资额3.69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39人;援建扶贫车间48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劳动力14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6人。

上汽大通领地

G50

上汽大通领地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