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腾讯减持新东方时就被外界认为这不是个案,在新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下,腾讯减持动作应该不会停。
果不其然,华谊兄弟(300027)8月5日晚间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腾讯计算机自2022年8月2日至8月4日累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和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导致持股比例变动超1%,持股比例由7.942441%下降至4.999997%。
有业界人士表示:华谊兄弟近年每况愈下,腾讯现在才选择割肉离场,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实在太晚了,但也能看出腾讯确实是个尽责的好股东。
华谊难自救
腾讯与华谊兄弟的渊源可追溯到2011年。
据悉,腾讯当时斥资4.45亿元持有华谊兄弟4.6%的股权,成为当时华谊兄弟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随后,腾讯曾多次押注华谊兄弟,并与阿里并列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拿到大笔投资后,华谊兄弟一度成为国内知名度最大的影视公司,出品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烈日灼心》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赚得盆满钵满。
但一系列经营战略的失败,使得华谊兄弟陷入经营困难。在影视处于风口之上的2013-2015年,华谊兄弟多次并购直接导致商誉减值,本以为并购的公司、签下的明星会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实质上创造的价格不如预期。尤其是2018年“阴阳合同”事件的爆发后,巨亏、偿债成为了华谊兄弟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华谊兄弟还过度依赖投资实体娱乐这样的重资产业务,比如用电影 IP 打造文化小镇,但这种业务投资成本昂贵,投资回报周期漫长,致使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拖垮业绩。
财报显示,2018-2021 年,华谊兄弟净利润连年亏损,分别为 11.69 亿元、39.78 亿元、10.48 亿元和 2.27 亿元,四年合计亏损总金额超 64 亿元。到2022年第一季,华谊兄弟再度亏损1.32亿元。
除此之外,受疫情反复影响,整个电影行业陷入寒冬。据艺恩统计,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140.0亿,同比下降22.7%,回落至2016年前水平。其中,3月票房跌幅最为明显。大盘9.1亿,同比2021年下滑63.5%,为2013年以来票房最低。
没有爆款电影来拯救惨淡的业绩,导致华谊兄弟近年在现金流上捉襟见肘,而老板王中军、王中磊也多次因债务问题与债主对簿公堂,因此市面上屡屡传出王中军、王中磊卖房卖画卖收藏品,来解救公司债务危机的消息。
腾讯割肉离场,情理之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
回顾与华谊兄弟牵手的这11年来,腾讯始终是保持长期陪伴的姿态,在市值近900亿的2018年,腾讯没有高位套现,继续选择持有。
2020年,华谊兄弟面临巨额亏损、退市风险情况下,腾讯也没有撤退而是继续增持。同年4月,华谊兄弟发出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这其中就有腾讯。当时腾讯以2.78元/股价格认购3597.12万股,合计价格约1亿元,通过增持后,腾讯持有华谊兄弟7.90%的股份。
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腾讯在行动上也是不遗余力的支持。根据当时的公告称,腾讯和华谊兄弟将在电影、游戏、文学的IP转化,短视频内容创作与聚合,以及国际市场等方面探索合作可能性。
不过,站在商业角度而言,腾讯也要考虑自己投资组合的合理性。如果投资与母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不符时,腾讯战投部门就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卖出。
就像新东方,在腾讯和新东方合作的六年时间中,腾讯在高位时不套现,在低谷时一度浮亏到36%,腾讯仍坚持一股不卖,但后来随着腾讯战略转变聚焦主业,以及大环境的变化,腾讯选择了清仓离场。
从这个角度看,如今腾讯在这个时间卖出华谊兄弟,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毕竟在整体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挑战和改革的背景下,腾讯选择聚焦主业,必然要有序退出一些与自己核心主业关系不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