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下市场背景:
1、2019年来的中国车市依然是全球第一,但是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年均销量稳定,基本不再增长。厂家之间进入切蛋糕时代。
2、从2020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市场占有率从7%提升到30%(预估)
3、2023年1季度车市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技术老旧,打骨折清库存的燃油车,一边是加价排队等不到车的新能源。
以上三条信息,意味着过去两三年,新能源汽车在持续切燃油车的蛋糕。燃油车为了生存,只能努力切其他燃油车的蛋糕。
再来看上汽集团的销量构成
品牌
22年3月(万台)
23年3月(万台)
备注
上汽大众
11
8
下跌30%
上汽通用
9
6
下跌30%
上汽通用五菱
14
9.4
下跌40%
上汽自主
6
8.8
增长30%
上表可见,上汽集团的主要销量来自
大众、通用、自主
和
五菱
四家,大众和通用均下跌30%,其中自主品牌其实增长不错,属于燃油车中极少数能逆势上涨的,但是燃油车的总体下跌与市场总体形势匹配,即:燃油车被新能源切去了一大块蛋糕。同时竞争力不佳的燃油车被其他为了维持份额更加卷的燃油车再切一刀。
大众和通用的30%下滑,可认为20%来自新能源的杀伤,还有10%来自中系和日系品牌的内卷杀伤。
如果一个企业的燃油车和新能源均衡发展,燃油车被切去的份额应该被新能源的增长填补。但是上汽集团的新能源业务非常畸形,单一依靠五菱的低端廉价车型,如宏光mni,宝骏等支撑销量。新打造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如飞凡、智己还在起步阶段。由于廉价新能源车市场毫无门槛,所以看起来不错的数字很容易被挤占,当其他厂家纷纷跟进这个市场时,就发现
五菱新能源的销量居然逆市下跌了
。
以老旧燃油车占主力的大众、通用的快速下跌是市场大趋势,不是上汽可以改变的。但是本应该迅速崛起的新能源业务,却掉了链子,这是上汽集团总体销量同比滑坡20%以上的另一个重大原因。
再来看下上汽集团的兄弟单位,广汽集团的表格
品牌
2022年3月(万台)
2023年3月(万台)
备注
广汽丰田
7.6
7
下跌8%
广汽本田
9.7
8.1
下跌16%
广汽自主
3
3.5
上涨16.9%
广汽埃安
2
4.9
上涨137%
和上汽集团一样,广汽集团的两棵大树丰田本田也伴随着市场的滑坡下滑,当然日系车的内卷能力较强,下滑幅度比大众通用要好。同样的现象,广汽自主品牌逆市上行。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新能源业务(广汽埃安)跟上了市场脚步,出现了大幅上涨
,完全填平了合资品牌下滑的份额。使得广汽集团的总销量并未如上汽集团那样大幅滑坡,反而实现了同比增14%的好成绩。
同样的国企汽车集团,同样的合资躺赚型企业。在2023年这个风云变幻的一季度,整体表现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
上汽大众畅销车型依旧是纯燃油车,主要市场基本就靠三四线城市,目前一线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新上牌的大众传统燃油车型了,而ID系列的销量又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上汽通用就更让人担心了,过去几年基本就靠GL8一款车续命,现在大家都瞅准了这个市场,下面有纯燃油车广汽传祺M8围追,上面有新能源极氪009和腾势D9、岚图梦想家堵截,这还只是MPV,还没算上SUV的理想L8、L9等。
合资车企过惯了舒服日子,一时半会哪里适应的了这种快节奏的市场变化,去年还没回过神来,今年就迎来断崖式的下滑,下半年呢?明年呢?
所以说上汽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销量下滑27%意外吗?并不意外。下滑的销量基本都跑去比亚迪那边了,注意上图中的比亚迪,1-2月同比增长84.2%。
这场汽车行业的洗牌是自下而上的,先是几年前的二线合资,然后是到现在的一线合资,相信很快就会蔓延到豪华品牌。